饭桌上吃饭要不要端起碗,吃饭时应不应该端起碗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如何做菜好吃、菜谱大全、美食小吃、烹饪技巧、健康饮食等信息,教你做美味佳肴!
一、吃饭的时候有必要端起碗吗端着碗吃饭
在中国的餐桌上就有很多外国人没有的习惯。其中除了使用筷子吃饭以外,就是端碗吃饭的习惯最为经典。而这个习惯是无论普通家庭还是达官贵人的家庭都会有的一种餐桌礼仪。
端着碗吃面
而这端碗不仅仅是只是简单地把碗端起来,我们的餐桌礼仪对于端碗姿势也是有很大的要求的。要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这样看起来才会比较优雅,吃饭的时候碗才会端得比较稳。如果你不端碗吃饭,直接趴在桌子上吃,不仅看起来懒懒散散的,一点都不优雅,而且还会压迫自己的胃,很不利于消化。
端着碗吃饭
对于中国人的这种端碗吃饭的习惯,曾经有人在外国做了街头采访,想知道外国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习惯的。很多外国人给出的解释都让人哭笑不得。有人认为吃饭端起碗是为了避免和别人分享自己的食物,端起碗来,就不会让别人轻易地抢走自己碗里的食物了。还有人说,是因为中国的米饭,很难用筷子夹稳,把碗放在嘴巴下是为了接住往外掉的米饭。甚至还有人说,端碗是为了遮住嘴,不让桌上的其他人看见自己吃了多少东西,这样比较有安全
这个和地方的习俗以及家庭的教育、观念有关。
因为有的地方有的家庭觉得吃饭端碗像乞丐,但是有的并不觉得端碗有什么不妥,端起碗吃饭不是更方便吗,动物吃饭的时候就不端碗,是吧?
所以说呢,吃饭端不端碗,得看你自己的具体情况。教你一个方法,聚餐的时候,先看别人端不端,要是几乎都不端,那就入乡随俗吧;如果端碗和不端碗的都有,而且数量相差不大,那就看你个人喜好吧。
二、一般碗是多大的由碗口的直径来划分的,碗的尺寸有3.5英寸、4英寸、4.25英寸、4.5英寸、5英寸、5.5英寸、6英寸、6.5英寸、7英寸、7.5英寸以及8英寸以上。家用的汤碗都在10-12寸左右,大的也有20寸的。一般小的就在十寸左右,一般大的就在二十寸了。
例如:
*
6寸餐具直径约15cm,4.5寸碗直径约11.5cm。在英制里,1英寸=2.54cm,12英寸(迹┪1英尺(眨36英寸为1码。
扩展资料:
唐以前的碗,其型多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无纹饰。唐代的碗器型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等,口沿突有唇边,多为平底、玉壁底及环条形底,施釉接近底部,精制的产品施满釉,有简单的划花装饰出现。
宋代碗其型多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径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釉色多为单色,如影青、黑、酱、白等,纹饰用刻、划、印等手法,将婴戏、动物、植物文字形象绘在碗的内外壁或内底心上。
元代碗型同宋代相比,突出表现为高大厚重,圈足多为内斜多撇,断面呈八字形。多采用印花、刻花装饰。明代碗多鸡心式、墩子式及口沿外向平折式,圈足较为窄细,大多采用画花装饰。画花装饰技法用于碗上,自唐长沙窑起始,至宋磁州窑过渡,经元青花激发,到明代才真正兴盛起来。
明代最多的就是胎体轻薄、白底青花的饮食用碗。清代碗无论在哪一方面均胜过前朝,形状、釉色、纹饰更为丰富多样,工艺制作更为精巧细腻,素三彩、五彩、粉彩装饰的宫廷皇家用碗更让人叹为观止。
家用碗一般4.5英寸,指的是碗口直径,4.5英寸=11.43厘米,通常吃饭的碗就是4.5寸。
1英寸=2.54cm,6英寸=6x2.54=15.24厘米,在平时生活中,碗的大小一般用寸来衡量,这里的寸是指英寸。
在生活中,通常用英寸来衡量管材和容器的直径。液晶显示器的尺寸也是用英寸表示,常见的规格17寸、19寸、22寸等。手机屏幕尺寸也是用英寸表示,一般有5.0寸、5.2寸、5.5寸、5.7寸、6.44寸等尺寸。虽然是以英寸为单位,但是一般简称“寸”。
碗形状:
碗是上阔下窄的形态,放在平地上是不稳定的,据此考古学家推测,古人对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是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内的。
起源目前不可考,不过可追溯自古代的泥制容器,有陶瓷、木、石、压克力、玻璃、琉璃、椰子等材料,制作精美的骨董碗常常是收藏家的最爱。
1、宝宝用的碗在350~500ml,婴儿辅食智能保温碗最大是500ml,带高温提示。
2、成年人、中年人的碗在400~550ml,现在的碗、家用的不会太大。
3、餐馆、饭店的碗700ml左右,款式也是比较多。
15公分
400~550毫升
三、吃饭的碗用釉下彩还是釉上彩?釉下彩更安全一些。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
上彩区别
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饰,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
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北齐武平六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在唐代。
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饰,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
www.XueZuocai.COM学做菜美食网,收录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等菜系家常菜谱、西餐做法及各地美食小吃,美食攻略,早餐、午餐、晚餐食材选配做菜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联系电话:17898872021